当我们谈论找工作这个话题时,很多人都会关心应届生的身份,毕竟,在很多招聘信息中,企业对应届生都有一定的偏好,但最近,有些小伙伴在缴纳社保后产生了疑问:一旦交了社保,就不算应届生了吗?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。
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应届生,应届生通常指的是当年毕业的学生,包括本科、硕士和博士等,在我国,应届生身份的认定与毕业时间有关,一般从毕业当年的1月1日开始,到12月31日结束。
社保和应届生身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?应届生身份的认定与是否缴纳社保并无直接关系,关键在于你与用人单位是否建立了劳动关系,下面,我们就详细了解一下。
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,应届生在毕业前可以签订三方协议,这是学校、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一种约定,三方协议并非劳动合同,签订三方协议并不影响应届生身份,一旦你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,即签订了劳动合同,并且开始缴纳社保,那么情况就不同了。
应届生在毕业后,如果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,并开始缴纳社保,那么你的应届生身份就会发生变化,因为这时你已经具备了工作经验,不再属于“初次就业”的范畴,从这个角度来看,一旦交了社保,确实会影响你的应届生身份。
这里有一个特殊情况,如果你在毕业前就已经开始实习,并且在实习期间缴纳了社保,这并不会影响你的应届生身份,因为实习通常被视为一种学习过程,而不是正式的就业。
失去应届生身份会有什么影响呢?在求职过程中,部分企业会明确要求应聘者具备应届生身份,这时,失去应届生身份的你可能会失去这些机会,应届生在落户、补贴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优惠政策,失去应届生身份后,这些优惠也可能与你无缘。
不过,也不是所有行业和单位都对应届生身份有严格要求,在实际求职过程中,很多企业更看重的是个人的能力和工作经验,即便失去了应届生身份,只要你有足够的能力和实力,依然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。
缴纳社保确实会影响应届生身份,但这并不意味着失去了所有机会,在面对求职时,我们要理性看待这个问题,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,用实力去争取更多的机会。
提醒广大毕业生,在签订劳动合同前,要充分了解相关政策,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,也要珍惜应届生身份带来的优势,抓住每一个机会,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。